2021年11月12日至14日,“第二屆CSIG中國數字媒體取證與安全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圖象圖形學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和CSIG數字媒體取證與安全專委會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執行院長俞能海教授、副院長張衛明教授以及特任副研究員姚遠志、周文柏、博士后陳可江和博士研究生王垚飛一行參與了本次會議。
圖為參會者合影
本次會議以“數字媒體取證與人工智能安全技術融合新方向”為主題,旨在探討媒體安全、數字媒體取證以及人工智能安全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交流新技術、新方法、新思想。會議邀請了國內相關領域著名專家和部分年度頂會與頂刊論文作者,通過優秀論文學術報告論壇、女科學家論壇、博士生交流論壇、企業交流論壇等分論壇形式,聚焦當下媒體安全、數字媒體取證和人工智能安全領域熱點問題。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副理事長,數字媒體取證與安全專委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安學院執行院長俞能海教授作為大會主席為大會致歡迎辭。
圖為俞能海教授為大會致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張衛明教授受邀為大會作特邀報告,主題為“AI時代的可證安全隱寫—從理論走向應用”。張衛明老師系統闡述了可證安全隱寫的理論以及AI時代新的數據環境給可證安全隱寫帶來的機遇,并介紹了多個基于深度學習生成模型的可證安全隱寫實例,包括基于文本生成、語音合成和圖像合成等任務的可證安全隱寫,最后給出關于可證安全隱寫的一些開放性問題。報告引發了參會者們的熱烈討論,也獲得了同行專家的一致好評。
可證明安全一直是隱寫術的追求目標,但二十年來由于沒有實例支撐,可證明安全隱寫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隨著深度學習媒體生成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證明安全隱寫得以實現,這對隱寫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張衛明教授早在2018年的全國信息隱藏青年學術論壇上就提出了基于AI生成模型實現可證安全隱寫的新思路。團隊在相關主題的研究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2018年團隊陳可江博士撰寫了“當可證安全隱寫遇上生成模型”論文,其中以圖像合成為實例的可證安全隱寫方法發表于2018年IWDW會議,以文本合成語音為實例的可證安全隱寫方法發表于CCF-A類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TDSC)。今年,在安全頂會CCS’21上,波士頓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團隊提出了基于文本生成模型的可證安全隱寫,清華大學團隊也提出了基于文本生成的可證安全隱寫。基于生成模型設計可證安全隱寫的思路開始逐漸被接受。
圖為張衛明教授為大會作特邀報告
此外,俞能海教授和張衛明教授團隊在信息隱藏、人工智能安全等領域,都取得過優異成果。信息隱藏編碼相關成果獲2019年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20年參與臉書聯合微軟、亞馬遜主辦的全球最大規模人臉深度偽造檢測挑戰賽DFDC,獲全球亞軍,國內第一的成績,獎金30萬美元;參與全球三大黑客賽事之一的極棒大賽,獲2021年極客大賽年度亞軍,2020年虛假人臉AI識別大賽第二;2019年參與IJCAI-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算法對抗賽,獲防御賽道第一,無目標攻擊第二。
團隊的其他老師也在本次大會的分論壇上做了學術報告。其中,特任副研究員周文柏的“人臉深度偽造的主動防御技術研究”報告獲本次會議的最佳報告獎。陳可江博士與張建嵩博士合作的“基于分布保持的用于深度圖像隱寫分析的數據增強方法”報告獲本次會議的最佳博士生報告獎。
周文柏獲大會“最佳報告”獎
陳可江與張建嵩合作獲大會“最佳博士生報告”獎
本次大會是數字媒體取證與安全領域的一次盛會,為我校網絡安全領域的師生學術交流與成果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祝賀各位老師同學取得的豐碩成果,也預祝我校師生再接再厲,在信息隱藏與人工智能安全領域再創佳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陳可江、周文柏供稿。
(內容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網絡空間學院官網)